重磅!央行贴息支持碳减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环境经济杂志 Author 陈婉
“双碳”目标之下,碳减排货币政策支持工具揭开神秘面纱!
11月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官网披露,央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央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碳减排支持工具”更值得重视的信号在于对产业端,目前,这项结构性货币工具将会惠泽哪些实体经济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碳减排支持工具答记者问时表示,为确保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领域,初期的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范围突出“小而精”,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碳减排领域。
具体而言,清洁能源领域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源利用、抽水蓄能、氢能利用、地热能利用、海洋能利用、热泵、高效储能(包括电化学储能)、智能电网、大型风电光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户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系统、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等。
节能环保领域主要包括工业领域能效提升、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等。碳减排技术领域主要包括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后续支持范围可根据行业发展或政策需要进行调整。
在此范围内,碳减排支持工具将达到怎样的规模?
根据央行披露,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累计余额14.78万亿元,新增绿色贷款2.83万亿元,占前三季度新增贷款总额的16.9%。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11月8日在微博表示,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可能释放1万亿级别的货币量。
“碳减排支持工具今年四季度额度有限,到明年底预计将超过万亿元。”华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张继强团队则预计,目前银行相关的增量项目仍不好找,尤其是初期要求“小而精”。且该工具只针对全国性银行实施,初期难以上量。但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关键业绩指标(KPI)中给予绿色贷款更高权重,减碳投资将是中长期明确的经济主线,随着时间推移,项目机会将逐步增多。“因此,实际贷款规模不取决于给多少额度,还要看实际项目情况,额度不是大的制约。”
对于清洁能源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消息,是一个巨大的增量资金,相关企业可显著节约利息支出,将显著刺激清洁能源贷款和项目进展,也是一个更加确定性的政策态度肯定。
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那么金融机构应如何申请这一工具支持?
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对应的投资规模来说,金融支持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一工具虽对于清洁能源企业是利好消息,但是仔细品品,最大的“赢家”是金融机构,央行将为其提供低成本资金。
上述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提供碳减排贷款,贷款利率应与同期限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
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央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
当前,包括政策性银行、六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内的全国性银行在所有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达到95%以上,表明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涵盖了绝大部分信贷投放体量。
流程上,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央行提供合格质押品。
根据央行发布的今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98万亿元和2.91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9%。分用途来看,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为3.79万亿元,同比增长22.8%。
“与再贷款余额管理不同,碳减排支持工具未设上限。”华创证券研究所固收组高级研究员梁伟超公开表示,若仅针对未来新增碳减排贷款的60%提供资金支持,央行每年提供资金支持增量或在千亿级;若存量的相关贷款也可申请,则需提供资金规模较大。
从利率方面看,相较于其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1年期利率1.75%处于较低水平。去年7月起,央行就下调过一次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95%、2.15%和2.25%。再贴现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
华泰证券固收团队指出,央行在实施过程中将投放基础货币,且利率只有1.75%,相当于局部降息,如规模持续放大,会有一定的资金溢出和银行负债成本降低效应,有助于充分满足信贷需求、信贷利率稳中有降,但降准压力或有所降低。
在确保实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的减排效果这一问题上,央行为金融机构设立了哪些“门槛”?
为了加强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保障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精准性和直达性,央行为金融机构设立了事前、事后两道“门槛”。
“金融机构向央行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时,需提供碳减排项目相关贷款的碳减排数据,并承诺对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上述负责人表示,金融机构参考碳减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或市场认可的专业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以及贷款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计算贷款的年度碳减排量。
金融机构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后,需按季度向社会披露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项目数量、贷款金额和加权平均利率以及碳减排数据等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央行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核查等多种方式,核实验证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央行要求金融机构提供碳减排数据并及时披露,既可以防止部分违规金融机构借此骗贷、套贷,也是推进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层次互动的良好契机。”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公开表示,金融机构要充分审核贷款企业资质,建立碳减排或绿色经营的评价体系、统计贷款带动的碳减排信息等,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在孙扬看来,这一情况也将加速新领域的诞生,预计未来国内评估和分析碳减排、绿色经营的专业机构将不断涌现,像传统风控公司一样,成为为金融机构开展碳减排贷款业务提供支持的服务型科技公司。
一图读懂 |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哪些重要文件?
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编辑:秦超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